禮崩樂壞的年代──從我們的教科書質素說起
原作寫於2011年,後來刊登在我的部落格Blog內。為方便統一管理,現將舊作刊登於這網站內。
香港的傳媒有一個習性,每年到了某個時刻,總會報導升班、派位、公開試、學生的考 試壓力、教科書加價等與教育有關的議題,年年如是。故此筆者在此大膽推測,暑假前後香港傳媒必再報導教科書加價這老問題,例必訪問幾位家長,反映加幅很大,家庭負擔很吃力;而教育局例必公式地回應,會與書商緊密聯繫,密切注視教科書的價格;而書商又例必公式地訴苦,說因為通貨膨脹,紙價上升,開發教科書的的成本越來越高云云。
說實在的,筆者認為教科書的價格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我們要重點關注的,應該是教科書的質素。舉一個極端的例子,你願意購買一本價格極其便宜、甚至免費,但內容錯誤百出的教科書嗎?書本的價格,當與質量成正比,故此大學的教科書動輒要數百元一本,但鮮見有人投訴。可惜的是,在中、小學界使用的教科書,價格與質量不成正比,書價高昂,但質素……,至令人有物非所值的感覺。而在香港的制度上,中小學使用的教科書要由書商交與香港教育局評審,所以假若香港的教科書質素低落,書商和教育局都難辭其咎。
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筆者發現近年(2007 年和2009 年版)的初中中史教科書講述香港「黃地峒」考古遺址時,教授初中學生黃地峒是一個「舊石器時代」遺址,如圖一及圖二。
圖一
圖二
可是這兩本教科書的解說,卻與古物古蹟辦事處、香港歷史博物館、甚至是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的資料和教材互相矛盾,如圖三、圖四及圖五所示。
圖三─古物古蹟辦事處網頁顯示,香港的考古年代只上溯至「新石器時代」
圖四─香港歷史博物館網頁顯示,香港的考古年代只上溯至距今約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
圖五─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的網上教材顯示,香港的考古年代只上溯至距今約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
(http://cd1.edb.hkedcity.net/cd/pshe/tc/history/New_History/history/dynasty01.html)
事實上所有由香港政府不同的部門,包括教育局課程發展處,提供的資料和教材,都統一地指出香港的考古年代只上溯至距今約六、七千年前(即公元前四、五千年)的「新
石器時代」:
1. 歷史與文化科 中一教材
課題六 香港史
新石器時代及青銅器時代的香港
(http://cd1.edb.hkedcity.net/cd/pshe/tc/history/New_History/material/material01.html)
2. 中國歷史科本地史錄像專輯
a. 中國歷史科本地史錄像專輯 第1輯 遠古至魏晉南北朝 教學指引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419/CH_S1-3_AV_04.doc)
從多項考古發現中,我們知道香港歷史可追溯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二‧節目簡介,頁1)
早於六千年前的石器時代,香港已有人居住。(三‧教學要點,頁2)
b. 中國歷史科本地史錄像專輯 第1輯 遠古至魏晉南北朝 參考文章
遠古至魏晉南北朝 香港史前文化的重構 蕭國健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419/CH_S1-3_AV_06.doc)
香港之歷史悠久,可遠溯至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而各歷史時代亦有不少文物及古蹟遺留,作為香港歷史之見證。(頁1)
從考古資料中,可發現早於公元前四千年時,已有先民在今新界西南岸及鄰近之海島沿岸海灣內之沙堤及山坡上活動(頁1)
c. 中國歷史科本地史錄像專輯 第1輯 遠古至魏晉南北朝 工作紙 及 工作紙參考答案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419/CH_S1-3_AV_05.doc 及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419/CH_S1-3_AV_07.doc)
工作紙
1. 考古隊在屯門進行發掘工作,肯定香港有人口居住的事實可追溯至__________時代,距離今天大約__________年前。
工作紙參考答案: 1. 新石器 / 六千
d. 中國歷史科本地史錄像專輯 第1輯 遠古至魏晉南北朝 影片下載 新石器時代的先民遺址
(http://cd1.edb.hkedcity.net/cd/wcms/3384/1-01.MPG)
3. 綜合人文科 (中一至中三)
香港發展歷史與文化背景(2005 年修訂版)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4231&langno=2
a. 引言 課節分配建議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4267/hkhist_outline_c.doc)
第一章 發展歷史
香港 – 六千年的歷史 (頁2)
b. 工作紙二:香港-六千年前的歷史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4267/hkhist_ch1wkst2_c.doc)
第一章 發展歷史
1.2 香港 - 六千年的歷史
考古學家在香港海灘發掘出很多陶器和石器,例如在香港島南部的舂坎角,証明了早在六千年前已有人定居於香港。(頁1)
4. 初中中國歷史科教學專輯(第5輯) (覆檢日期: 2009年7月3日)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langno=2&nodeID=3387)
初中中國歷史科教材
a. 一 本地史教學
乙 專題論文
i. 中國歷史科中的香港史教學 丁新豹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422/CH_S1-3_Pkg5_05.doc)
就文化根源來說,香港文化的根源在中國,大量的考古資料証實,香港歷代出土的文物與深圳地區、廣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區屬同一文化體系。從新石器時代的古文化、東漢李鄭屋漢墓所反映的生活方式、本地出土的唐代文物都說明了這個事實。
ii. 出土文物與中國歷史教學的關係 鄒興華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422/CH_S1-3_Pkg5_06.doc)
根據考古資料,香港的歷史約有六千多年。過去幾十年,考古工作者不斷在香港境內進行考古調查和發掘,在沿海的沙丘遺址中,發現不少新石器時代的遺物,並曾對部分遺物進行碳十四的測定。數據顯示,六千年前香港已開始有人類居住,至於更早期的人類活動遺跡,至今仍未在香港境內發現。……之後,新石器時代的先民在沿海沙灘和河谷低地上活動,留下了不少生活的痕跡;這些遺物和遺跡被沙泥埋藏後,就成為今天的考古遺址。所以在整個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找到的遺跡,年代都不會超過六千年。……香港的新石器時代文化,根據出土的遺物來看,可分為四個時期。第一期介乎公元前4500至3700 年之間,出土陶器有彩繪陶器和細繩紋夾砂陶,可稱「彩陶時期」,還有少量磨製石器。(頁22)
iii. 本地文物教育與初中中國歷史科新修訂課程 蕭國健
(http://www.edb.gov.hk/FileManager/TC/Content_3422/CH_S1-3_Pkg5_07.doc)
上編:香港古代史——從遠古到1841年
(一)史前時期
遠在公元前四千年,香港地區已有先民聚居,屬輋族,漁獵為生。……考古發掘,有助我們明瞭香港在新石器時代、青銅器時代的史前文化。在公元前4000年,先民聚居於今新界西南及鄰近海島沿岸海灣內之沙堤及山坡。(頁28)
b. 二 資訊科技在中國歷史科的應用
甲 課程闡釋
資訊科技在中國歷史科的應用及光碟介紹
光碟介紹
i. 一‧香港古蹟紀錄片內容簡介
1. 香港古蹟介紹與本科教學對照表(頁72)
地點 | 相當於中國歷史的時期 | 與課程相關的課題 |
(1)香港考古發現 | 新石器時代 | 遠古時期的文化 |
(2)古代石刻 | 青銅器時代(商、周) | 華夏政治的肇始 |
(3)李鄭屋漢墓 | 東漢 | 西漢國力的統整張弛 |
…… | ||
(12)青山紅樓 | 清末民初 | 革命運動與中華民國成立 |
ii. 2. 內容簡介
(1) 香港考古發現
從考古的發現,六千年前,香港已有人居住,(頁73)
5.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故事」常設展學習資料舉隅
iii. 中學 展區二 史前居民的生活
(http://hk.history.museum/download/pplslife3.pdf)
香港雖是彈丸之地,可是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經有人類棲息和活動。根據出土文件顯示,香港先民的文化與嶺南古越族的……(頁2-18)
其實在2007年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在為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供的委員備忘錄進度報告(委員會文件AAB/27/2007-08)中,已經清楚表示:
古蹟辦其後向其榮譽顧問以及本地和內地的考古學家徵詢意見,並委託香港大學和牛津大學以光學發光的方法測定在該址所收集到的土壤樣本的年代。古蹟辦在考慮過專家意見和年代測定結果後,認為至今沒有足夠科學 證據支持黃地峒遺址屬舊石器時代的論點。該考古遺址的性質需經進一步的研究和發掘才能確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2007,頁3) |
此外,在古物古蹟辦事處的專題報告/刊物網頁中(http://www.lcsd.gov.hk/ce/Museum/Monument/en/research.php),古物古蹟辦事處與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合作,在黃地峒遺址採集泥土樣品,送交英國牛津大學和香港大學的實驗室進行光釋光年代測定的結果,已經在黃地峒考古遺址的光釋光測年研究報告及黃地峒考古遺存的年代研究報告兩份文件中公佈了。
總結
|
結果顯示,沉積層位L1、L3、L4和L5的最可靠年齡分別為570年、2230年、2760年和10300年(The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2007)。另一份報告檢測的結果表明黃地峒堆積的年代可能在距今7700至2500 左右;而且根據地質學家的意見,該堆積是經過擾亂的山前堆積(Lu, 2007)。
香港特區政府的官方文件已經清楚表示,雖然非常低調及不是公開的澄清,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最後也認為至今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去支持黃地峒遺址屬舊石器時代的證據。
筆者不厭其煩的羅列了以上種種證據,證明黃地峒考古遺址並不是如圖一和圖二的教科書所說的,屬「舊石器時代」遺址。其實這些資料並不難找,筆者只花了數小時,就可從互聯網找到以上所有資料。倒不知教科書作者、出版社編輯、教育局教科書的評審員(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相關學科的課程發展主任、外部評審員、高級課程發展主任、和總課程發展主任等人)為何全都忽略了。是否「鬼掩眼」?
在香港現今的教育制度下,教科書應該經過了多重審核─通常是:
1. 教科書作者(資深教師?)
2. 教科書出版社的編輯
3.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相關學科的課程發展主任
4. 課程發展處邀請的教科書外部評審員(通常是相關學科教師或校長)
5. 高級課程發展主任、和
6. 總課程發展主任
等人的評審,教科書才可以「出街」的。
圖六─香港教科書評審流程
當然聖人都會犯錯,但錯誤也有高低級之別。黃地峒考古遺址屬「舊石器」抑或「新石器」時代,是高級的學術爭議;但資料不加整理、分析,不小心校對,評審時又馬馬虎虎,這都是低級錯誤。例如,根據教育局課程指引,初中歷史要教授的其中一個課題是「新石器時代的香港」。那為甚麼在此「新石器時代的香港」課題下會出現「新石器時代的香港」包括「西貢黃地峒海灘發現的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製造場遺址」的說法(圖二)?這已經不是年代問題的學術爭議,不懂石器的人也可輕易看出這種明顯的邏輯錯誤。而教育局評審教科書後又竟會通過呢?
另一個低級錯誤見圖一打了問號的地方。教科書課文說發掘出「逾六件石器」!為甚麼不是五件、不是七件?其實教科書作者、出版社編輯、和教育局評審員若對這課題有認識,或肯認真一點,多做資料搜集和小心校對的話,應該發覺課文原來應是「逾六千件石器」。任何人若在互聯網搜尋器(如Google)輸入「黃地峒」,應可找到很多當年報導發現黃地峒遺址的新聞:
日期 | 報紙 | 報導 |
2006年1月14日 | 明報 | 迄今已出土了6000多件器物 |
2006年1月15日 | 蘋果日報 | 採得二千多件石製品 |
2006年1月15日 | 東方日報 | 黃地峒遺址已出土的器物達七千件 |
2006年1月15日 | 文匯報 | 黃地峒遺址已出土的器物達七千件 迄今共集中出土了逾6,000件石製品 |
2006年1月15日 | 星島日報 | 出土逾六千件石製品 |
新聞內容多報導從黃地峒遺址發掘出超過六千件石器。只是,不知如何,這種低級錯誤能逃過作者、編輯、和教育局評審員眾人的法眼?
走筆至此,筆者很想知道:
1. 在著書時,為甚麼教科書作者會在「新石器時代的香港」的課題加入「舊石器時代」的說法?作者熟識石器和香港史嗎?他知道自己在寫甚麼嗎?他知道黃地峒考古遺址屬「舊石器」時代的說法與所有政府不同部門的現有資料不符嗎?
2. 出版社編輯在整個出書過程做過甚麼?他熟識石器和香港史嗎?出版社有內部審核和校對教科書作者的內容嗎?
3. 教育局課程發展處相關學科的課程發展主任、外部評審員、高級課程發展主任、和總課程發展主任熟識石器和香港史嗎?他們熟識自己部門已「出街」的教材嗎?他們有與政府其他部門溝通、驗證資料嗎?他們知道黃地峒考古遺址屬「舊石器」時代的說法與所有政府不同部門(包括自己教育局)的現有資料不符嗎?
4. 在中學教授初中歷史的教師熟識石器和香港史嗎?他們知道黃地峒考古遺址屬「舊石器」時代的說法與所有政府不同部門為學校和學生而制作的教材不符嗎?究竟他們是如何教授這課題的?在過去數年他們有沒有向教育局或出版社反映這課題的內容有問題呢?抑或他們根本沒有發現教科書內容有問題而只「不求甚解」地在課室依書直說?甚至索性跳過不教這課題?
5. 中學歷史教師有能力和相關知識教授這課題(考古、石器和香港史等)嗎?他們在大學本科或教師培訓時有接受相關課題的教育嗎?香港的大學和師訓課程有提供相關的課程嗎?教育局有提供相關課題的在職培訓嗎?
6. 是誰將這個無甚支援、少人明白、不大關心的課題包括在指定課程之內的?
究竟我們的社會以那一種態度去面對我們的根呢?禮崩樂壞之始,通常由小事開始。寫的「無心」、編的「求其」、審的「馬虎」、教的「無力」、最後學的「無知」。
後記
在2011年三月向教育局反映意見後,最初未見任何即時行動,以為石沈大海。可幸最近在互聯網上已可找到其中一本教科書的勘誤表:
勘誤表(2011年)(www.hkep.com/www/scripts/.../t2/amend_chist2_F1_2011_08.doc)
*修改的內容以紅字標示。
頁碼 | 課次 | 欄目 | 位置 | 原文 | 訂正內容 |
28 |
乙一 遠古時期的文化 |
認識香港史
香港的石器時代 |
首段1-4行 |
自1920 年代開始,考古學家在香港展開了田野考古發掘工作。考古學家從西貢黃地峒海灘發現了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製造場遺址,年代距今約三萬九千至三萬五千年,發掘出逾六件石器,是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區首次發現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另外,在南丫島深灣、香港島舂坎灣、屯門龍鼓灘及湧浪等地亦發現了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6000-4500 年)遺址,發掘出繩紋粗陶器、易碎軟陶器及漁獵用的磨製石器,可見海灣、沙堤是先民的聚居地點。 | 自1920 年代開始,考古學家在香港展開了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另外,在南丫島深灣、香港島舂坎灣、屯門龍鼓灘及湧浪等地亦發現了新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6000-4500年)遺址,發掘出繩紋粗陶器、易碎軟陶器及漁獵用的磨製石器,可見海灣、沙堤是先民的聚居地點。 |
可能教育局在背後發功,出版社總算有所行動。只是,為甚麼是筆者這歷史門外漢提出問題呢?